“能源互联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和良好的顶层设计,也有赖于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我们希望通过《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2018》的发布,凝聚社会各界对能源互联网的共识,为更多有志者参与能源革命提供前期经验和有益参考,以推动能源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月29日,《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2018》暨“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西主楼召开。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科技处处长孙嘉弥在致辞中如上表示。
5年经验集结成册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度变革,以清洁、低碳、高效为主题的全球能源变革转型如火如荼。作为能源革命的实现手段和支点,能源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与能源的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市场深度融合,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孙嘉弥在致辞中表示,国家能源局从2017年便开始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攻克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形成了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初步建立了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催生了一批能源金融、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兴业态,探索出一批可持续、可推广的发展模式,积累了重要的改革试点经验。
“2017年6月,国家能源局公布了55个示范项目。近期,已有部分示范项目通过了验收。这些示范项目的建设,为我国进一步推广应用能源互联网的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郑宝森补充说。在郑宝森理事长看来,我国能源互联网事业,在国家能源局等主管单位的积极推动下,经过短短5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编制白皮书的目的,是希望衡量我国能源互联网过去5年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以及从国家层面如何去衡量能源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情况。国家能源局给我们下达了任务书,指示我们牵头来编制白皮书。”谈及编制白皮书的初衷,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如上表示。在康重庆看来,白皮书此时发布,正是贯彻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部署,并贯彻落实能源互联网发展指导意见而给出的一份阶段性答案。
康重庆进一步解释,白皮书的成绩,在于首次从理论层面对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同时建立了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详细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变化情况,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展示了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历程。根据白皮书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约有2.4万多家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注册,其中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上市企业达287家,呈逐年递增趋势。
同时递增的还有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机构。白皮书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共有3118家能源互联网研究机构诞生,它们针对能源互联网各个维度、各个层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而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社会团体,也已多达1343个。在这一利好形势下,各大高校、研究机构也开始重视研究生的培养。2014年、2015年,已有部分高校及时启动了能源互联网方向的研究生论文选题工作,从而促进了2016至2018年在该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产生井喷式发展。而有关能源互联网理论、技术及装置设备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每年也已有约100多篇问世。
“我们希望白皮书能凝聚社会各界对能源互联网的共识,梳理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性技术,关键性理论和方法,以指导后期相关工作。整体来看,就是希望能将白皮书作为未来推动能源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工具。”康重庆表示。
对于白皮书的发布,不少业内专家和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无论从政策领域还是技术领域,白皮书都是助推我国能源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IEEE亚太区高级运营主任华宁如是说。
“泛在之墙”亟需破除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能源互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实例化。毕竟是国家电网提出的,不能太大,把油、气、热都放进去,别的领域的人会不高兴,所以是泛在电力物联网。我们知道,能源将来主要会以电为枢纽为核心,无论是交通,还是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都是通过电力网络作为载体和枢纽。”针对国家电网公司近期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孙宏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为了解释“泛在”这一概念,孙宏斌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往往不能直接见面,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垄断之墙。各种能源的生产、消费以及相互转换的上下游之间有非常多的壁垒,相互之间也很难互动;相互割裂,从而导致我们目前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开放共享的能源生态。因此,我们说存在泛在之墙。”传统能源中这样的墙无处不在,可谓泛在。而这种泛在之墙,影响了共享能源的生态圈,因此我们需要泛在物联,需要“破墙”,应砸掉阻碍开放共享能源生态形成的各种壁垒,打破各种垄断之墙。
在孙宏斌看来,检验能源互联网成功与否的唯一试金石,就是电力能源领域是否已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中国这么大的能源体量,足以容纳一大批的能源独角兽,无论是数字企业还是信息企业,还是搞能源、金融的,如果成了一个创新创业的沃土,生产力和创新力必然会释放。这是唯一的试金石。”孙宏斌说。
“正如孙宏斌教授所言,如何打破各个行业的壁垒,对我们来讲比较困难。核心层面是一些分布式能源、冷热电气,以及除了电之外的其他能源系统的数据接入依旧很困难。”对于孙宏斌谈及的各项壁垒,广东电网珠海供电局总工程师陈建福深有感触。
这位推动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实现首批落地的实践者,在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如市场环境还不成熟,电力市场主体地位欠缺,大众思维意识与理念的转变尚待进一步提高等。“对电网公司来讲,以前建设的信息化平台,基本上是内部的平台,现在要按照能源互联网的模式建设,要向开放的互联网化平台转型,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陈建福坦言。
据陈建福透露,为克服上述困难,在示范项目的策划阶段,陈建福所在的企业便与清华大学顶尖团队联手,在整个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层面,瞄准了欧美当前的市场运作方式,进行了整个项目的多维度、多层面筹备和设计。与此同时,在工程管理上,还应用了目前比较好的总承包模式,以减少诸多协调问题,实现设备的集成化。
值得一提的是,3月15日,《支持能源消费革命的城市园区双级“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的验收,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实现验收的示范项目,为探索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提供了新鲜经验。
“下一步,建议进一步推进能源市场建设,研究市场机制,完善交易品类,挖掘提升分布式能源市场价值;积极扶持和培育新兴市场主体,破解分布式多种能源所有权运营的问题,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可行的合作方式。”陈建福如是说。
(来源:中国工业报)